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动态 »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公司动态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发布时间:2011-02-13

日前,记者在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海关业务现场看到,一份价值15000美元的婴儿服装的出口报关单在被海关受理后,经过输入报关单号、分拣报关单、电脑自动审核等一系列程序,被判定为“低风险货物”快速放行。经测算,该环节共计用时37秒!

“现在海关实行出口分类通关新模式后,我们的单证通关时间平均缩短了30%,大大降低了单票货物的等待时间。在查验等海关监管过程中也享受到了‘保姆式’的通关服务,帮我们大大提升了服务客户的竞争力。”江苏天工工具有限公司关务部经理朱林飞说。

据了解,南京海关是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在分类通关模式下,计算机系统对报关单进行自动审核,对守法企业不同风险等级的货物设置“低风险快速放行”、“低风险单证审核”、“高风险重点审核”三种通关作业模式,提高了企业货物的通关速度。

为有效利用外资,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我国先后设立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工业园区等6类共9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分布在26个省、区、市。“十一五”期间,这些区域对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发展,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区域竞争力和扩大就业作用明显。

海关总署党组书记、署长盛光祖表示,“十一五”期间,全国海关税收连年大幅增长,由“十五”期间的1.88万亿元增长至“十一五”期间的4.46万亿元。海关监管效能明显提升,5年监管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货物、进出口总值同比分别增长39.9%、54.5%和156.3%,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排名已跃居世界第2位。

依托优势服务国家战略

“有了保税港区就是不一样,货物一入区,海关当天就签发了出口退税核销联,凭联就可以去办理退税了!”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公司关务经理邓四保高兴地告诉记者。虽然重庆保税港区地处内陆,距离上海2300余公里,但由于采取了内陆保税港区特有的“预结关+转关”通关模式,出口货物入区即视同离境,邓四保在企业货物入区当天便拿到了出口退税核销联,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物流仓储成本和资金周转压力。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首个内陆保税港区,2010年8月23日封关试运行以来,不仅进出口货物数量快速上升,通关速度明显加快,企业物流成本也大大降低,同时还缩短了企业出口退税的周期,使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大幅提升。

“数千家重庆企业将像国际复合材料公司一样,从保税港区的实质性运作中受益。”重庆市外经委副主任何为介绍说。据介绍,重庆具有出口资质的企业达4200多家。

从保税港区试运行中受惠的不仅是本地企业。据统计,在保税港区试运行后的短短一周内,已有7批来自外地企业的货物“借道出关”。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于功能、政策和管理上的特有优势,已成为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除了服务西部大开发的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和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上海将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确定为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天津将东疆保税港区确定为金融航运产业先行先试的试验区等。

目前,凡是国家制定了主体功能区域规划的地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本上都被确定为区域规划的核心区和先导区,如重庆两江新区中的西永综合保税区等。

优化整合特殊区域监管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是全国首家综合保税区,2006年12月17日批准设立,2008年1月15日封关运作。借助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原出口加工区部分迅速拓展了保税物流、研发、检测、维修等多项业务。

2009年9月,三星集团在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内建立了三星半导体全球分拨配送中心。此前,三星集团得从韩国的分拨中心调动产品和原材料,起码要准备2天至3天的库存,现在直接从分拨中心出库分送各地,只要2至3小时就可轻松完成。

继三星之后,美国快捷半导体、英国捷豹-路虎等多家跨国公司,纷纷在区内设立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性的物流分拨、配送中心。目前,综合保税区已经运作和即将运作的全球分拨中心已近10家。

在政府引导和海关多项优惠政策的推动下,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不仅实现了业务量的迅猛增长,功能优势及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从企业角度看,按照现在的趋势,随着贸易公司的进驻,苏州综保区未来将会出现由物流带动贸易流、通过商流再带动物流、推动资金流的循环,最终形成区域性的总部经济。”得尔达物流公司总经理戴林说。

“十一五”期间,海关通过对特殊区域的功能拓展和整合优化,推动了特殊区域自身的科学发展,也推动了当地产业升级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通过成立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将一些距离相近的特殊区域、保税监管场所进行整合,实现了优化组合。目前,青岛、张家港、海口保税区等3个保税区,大连、青岛、张家港、福州、宁波等5个保税物流园区,以及北京天竺、重庆、广州南沙等9个出口加工区已经整合为保税港区或综合保税区。

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功能

据海关总署介绍,“十二五”期间,海关将进一步调整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功能,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研究调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两头在外”的政策功能定位,会同有关部门对区内企业连接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需求进行调研,形成促进区内企业外销、内销双向发展格局。

同时,海关将健全保税监管账册化管理体系,确保监管到位。加工贸易全过程管理是以保税监管账册化管理为载体实现的,今后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全部实行账册式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与加工贸易有关的11种账册和51种贸易方式,加强对保税料件进、出、转、存的监管,做到账册数据的自动对碰与核注;建立保税货物监控分析系统,实施风险式管理;建立加工贸易账册电子数据联网传输,严密监管,便捷通关;简化加工贸易通关过程中合同备案、深加工结转、单耗审定、内销征税和手册核销等手续,推进海关加工贸易监管便利化;创新建立飞机、船舶等大型装备制造业和国际服务外包的海关保税监管模式。

另外,海关还将创新保税监管模式,主动适应“一个企业、两个市场”发展需要。各地海关将深入研究加工贸易产业链、供应链运作规律,调整优化外发加工和委托加工监管方式,充分利用“入区、入中心退税”政策,使加工贸易企业和国内企业有机融合,带动国内企业进入加工贸易产业链和供应链,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